<
新辣文小说网 > 修真小说 > 入戏 > 第187章
    人们举起了屠刀。用暴力,用哄骗,不择余地利用神明的善良与懵懂,图穷匕见。

    美丽的身体被肢解成一块一块,露出下方的森森白骨。

    “瞧啊!一副骨头架子!我就说它是妖魔准没错!”

    村民们在广场上架起大锅,下面用木柴点上熊熊篝火,里面盛着沸腾的水。

    他们将切碎的神躯倒入其中,看着清澈的水被染成血红,然后盖上盖子进行烹煮。

    “真好啊,咱们村也能弄到这等天材地宝。”

    “可不是嘛,只要能吃下一口,便能延年益寿!”

    “这肉汤闻着真香啊,未来我们的日子也算是有着落咯。”

    “说起来,你们有谁听到这灵宝方才到底在问些什么吗?”

    有一人无聊地开口:“什么原晴之,难道是柳祭司家的那个小孩?”

    无人注意的地方,大锅静谧了一瞬,不再翻涌沸腾。

    “不知道啊。不过还得谢谢那个小屁孩,让灵宝蠢到自己走出来找人,要不然我们掘地三尺,都还找不见它呢。”

    “是啊,这么看,他们柳祭司一家被烧死,倒也算死得其所。”

    “哈哈哈哈哈哈!可不是嘛,又少了三口人分这一碗肉,我们可以多吃不少。”

    村民们爆发出一阵大笑。

    然而还没能笑完,便生生卡在喉头。

    因为那口坩埚猛地开始了颤抖和哀鸣。

    黏稠的鲜血从锅盖与大锅的缝隙中流出,仿佛神明悲痛的眼泪,一滴一滴粘连蜿蜒着挂在锅壁,滴滴答答,落到地面,汇聚成一条条纤细的血河。

    “怎、怎么回事?!”靠得近的村民吓了一跳,当即色厉内荏:“快去合上盖子啊!”

    闻言,负责行刑的猎户们连忙上前,按住锅盖的同时,口中还在骂骂咧咧。

    “这灵宝不愧是吓得二娃魂飞魄散的邪物,都这样了还在挣扎。”

    这群分尸了神,又将其烹煮,罪孽滔天的人并没有意识到。原本艳阳高照的天色已经悄悄暗了下来,太阳躲藏到乌云背后,蓝白的天空转变为不祥的昏红,周围所有生灵的活动都已停止,死寂无声。

    乌鸦从远处飞下,停留在枝杈上,捎来死亡预告。

    终于,在再也见不到一丝阳光后,这口锅终于轰然碎裂。

    沸腾的血水猛地涌出,像是开了天闸。比先前倒进锅里的水还要多少五倍,十倍,无数倍,以至于源源不断,根本望不到尽头。它们来势汹汹,将整个村子的地面冲刷成刺眼的颜色。

    “啊啊啊啊,这是什么鬼东西——”

    围在大锅周围,准备将其分而食之的村民们猝不及防被卷入这片血海之中,继而哀嚎着跪倒在地。

    他们的皮肉被腐蚀,头顶抽出黑色的罪恶之线,即刻被清算。

    直到此时,知晓自己犯下滔天大罪的村民才痛哭流涕,跪倒在地,恳求神明开恩。

    “救命,我不想死!”

    “我不想死,我还不想死!!!”

    然而从血水中赤足而出的少年神明却漠视了这一切。

    他身上华贵的白袍被鲜血重新织就,灿金的神之眼眸堕落为邪异的血红。

    新生的邪神站在原地,身后夜红神龛的虚影从白骨中缓缓浮现,登基加冕的同时满心茫然。

    他什么也不记得了,只依稀记得自己要去找一个东西,或者是一个人。只有那个人,才能填满他皮囊下空荡荡的白骨,填补他的空白。

    可二次诞生的神明已然忘记了先前的一切。不管怎么回想,都只能看到一片乌有。

    少年垂首,抬起自己的手腕。然而那里空荡荡的,什么也没有。

    失去了神之眼的他,再也看不到那一截红色的因果线。

    “是什么呢?”神明自言自语。

    为了寻找自己失去的东西,他在停顿许久后,终于迈动脚步,踏上了前往荒野的旅途。

    这便是不为人知的,邪神诞生的始末。

    更远一些的地方,以旁观者角度看完这一切,泣不成声的原晴之终于听见戏曲终末的报幕。

    “《夜行记·第一卷·神诞》完——”

    第86章

    夜黑风高, 黑灯瞎火。

    周围巷子里的居民区静悄悄的,唯有梨园灯火通明。

    十几年了,自从那场大火之后, 修缮过后的梨园再没有开台唱过戏。

    为了振兴青派,元项明出走,这些年一直忙到脚不沾地。因为按照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, 除非是他戏技大成, 组建了足够的人马, 才能回到这里, 重新开启这方尘封了十几年的老戏台, 向戏曲界宣告青派的回归。

    时间未到,昔日人声鼎沸,热热闹闹的戏园子逐渐落寞,变成如今冷冷清清的模样。

    直至今日。

    火红的灯笼再次挂上了走廊, 远远望去, 仿佛一条红色的玉链。

    原晴之一意孤行登台后, 林如花便一直守在台下, 心底满是担忧。

    她年纪大了,总不像年轻人一样能那么迅速地理解新事物,接受新想法。就连刚才翻阅柳文燕的日记时, 都颇有些一知半解, 囫囵吞枣。

    不过好在日记还放在这, 于是林如花便起身到屋内拿了副老花镜,颤巍巍挪来盏阅读灯, 一边看着台上的表演, 一边挑灯夜读,逐个辨认。

    看着看着, 反复琢磨,逐渐也能品出其含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