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    最令人惊骇的是,在密室的深处挂着一件龙袍,金黄色的绸缎上绣着五爪金龙,栩栩如生,宣告着对皇权的觊觎与挑战。

    当这些证据被一一呈上明昌帝面前时,明昌帝怒不可遏地拍案而起,声音中充满了不可违抗的威严:“此等逆贼,竟敢私藏禁物,意图谋反,其罪当诛!”

    随即,他下令将熊家和王家的所有成年男子即刻押赴刑场,执行死刑,以儆效尤。

    而王家和熊家的未成年男子,则被剥夺了自由,发配边疆,永世不得返回京城。

    至于女眷们,她们被充为官妓,余生将在屈辱与苦难中度过,被迫成为了这场权力斗争的无辜牺牲品。

    因为王戚玉是王喆的女儿,明昌帝下旨让皇后亲自彻查王戚玉所居住的玉华宫。

    乔雅芷领旨后,立即下令让青鸾悄无声息地包围了玉华宫,去带人搜查。

    宫女们将玉华宫翻了个底朝天,可并没有发现什么罪证,正准备要走的时候,青鸾的目光被寝殿里那张木床所吸引。

    直觉告诉她,这里面有问题。

    瘫坐在一旁的王戚玉,一直都是神色淡淡的,一副无所谓的样子。

    可当她看到青鸾朝着那张木床走过去的时候,王戚玉当时就慌了,跑过去阻止她:“你要做什么,这可是皇上睡过的床,你一个卑贱的宫女,怎么能碰?!”

    坐在门口的乔雅芷低声呵斥:“把她给本宫按住!”

    王戚玉被几个嬷嬷拖走了按在一旁,青鸾推开了床榻,竟意外发现床板之下隐藏着一个的夹层。

    随着夹层的缓缓打开,一股阴冷之气扑面而来,映入眼帘的是数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小人偶。

    这些小人偶制作得极为精细,每一个都栩栩如生,它们身上密密麻麻地扎满了细针。

    更令人震惊的是,每个小人偶的心口位置,都渗透着暗红色的血迹,上面用血迹写着几个生辰八字。

    乔雅芷怒道:“竟然敢在宫中行这巫蛊之术!”

    “这是血巫蛊,是最狠毒的一种巫蛊之术。”

    一旁有见识的宫人低声解释道,言语中充满了对这种邪恶之术的恐惧与厌恶。

    事不宜迟,乔雅芷立刻命人将这些证据封存,并将此事上报给了明昌帝。

    明昌帝听后,龙颜大怒,他无法容忍自己的后宫之中竟有如此恶毒之事发生。他立即下旨,将王戚玉处以极刑。

    玉华宫的一众宫女都被打入了辛者库。

    这件事情极为严重,明昌帝深知其影响深远,特命史官们将此次事件详细记录,以警示后世,防止此类悖逆之事再度发生。

    史官们需要将此事编撰到史书当中,娄钧和栾竹等人作为当事人和调查人便也留了下来,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更加详细地和几位史官说了。

    史官们开始提笔疾书,书写好大纲之后,几位史官聚集在一起凝神思考,力求将每一个细节都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侯府里,一股淡淡的墨香与花香交织,穗岁正在教娄云轩和娄云瑶识字。

    今日没有外出,穗岁穿的比较随性,发髻上简单地插着一支白玉簪。

    她正坐在一张宽大的书案旁,脸上洋溢着柔和而专注的笑:“云轩,云瑶,你们看这个字,它念‘日’,就像我们每天看到的太阳一样,散发着温暖明媚的光。”

    她的身旁坐着娄云轩与娄云瑶,两个小家伙的小脸蛋上满是认真与好奇。

    娄云轩的眼眸明亮,,云瑶则更显娇憨,粉嘟嘟的小嘴微微抿着。

    穗岁又指着纸张上的另一个字:“这个字是‘月’,就像晚上挂在天上的月亮,弯弯的,很美丽。”

    娄云瑶伸出小手,学着母亲的样子,在空中画了一个小小的月牙,嘴里喃喃自语:“月…月…”

    教娄云轩和娄云瑶认完了今天的字后,穗岁指着其中的一个字问道:“这个字念什么?”

    “这个字念大!”

    教着两个孩子念了一会儿字后,冬莺端了一个白玉碗走了进来。

    “夫人,喝一碗绿豆百合莲子羹吧。”

    “这绿豆清热解毒,百合润肺止咳,莲子养心安神,最近夫人劳累,喝这个有助于缓解烦躁,促进睡眠。”

    穗岁端起羹碗喝了几口,感觉味道还不错。

    “让厨房多做几碗,再做些糕点,装到食盒里,我们出府拿给侯爷和几位大臣。”

    “让两个嬷嬷过来,带孩子们去吃点儿东西吧。”

    冬莺应声去了,穗岁起身回了卧房,准备换一身衣裳出府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翰林院里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。

    娄钧还在翰林院和史官一起编纂史书,大致的情节和前因后果已经梳理完了,还要再检查一遍遣词造句。

    正当众人沉浸在字斟句酌的严谨氛围之中时,一阵轻轻的脚步声打破了室内的宁静。

    一名小吏匆匆走进,躬身禀报:“侯爷,夫人来了,正在宫门口。”

    第327章 穗岁的身世之谜

    史官范寿邑抹了一把花白的胡子,慈祥地笑道:“侯爷先行回府吧,事情都了解的差不多了,这里有老夫就够了。”

    娄钧冲着范寿邑笑了笑,出来后见到穗岁,让松勤将羹汤分给众人后离开了翰林院:“有劳范大人,我明日再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