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新辣文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第一氏族 > 章二五零 天问(下)
    赵宁一口气喝完杯中茶水。

    他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和盘托出:

    “你我都是将门子弟,为国战死沙场是分内事,但将门再强,也只是军中骨干,而不是百万大军。没有平民子弟组成的军队,将门实力再强修行者再多,面对强大的外敌入侵,也只能起到螳臂当车的效果。

    “然而看看这繁华盛世,你看到了什么?

    “我看到的只有物欲横流、纸醉金迷八个字。

    “相较于几十年前,现在的确多了很多富人,宝马雕车香满路,市列珠玑户盈罗绮,穿金戴银者多不胜数,画舫青楼遍地开花,商贾不绝于市货车不绝于野,书生士子锦绣文章,朝廷赋税收入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,真是好一派五光十色的天上人间!

    “可这些,所有这些,都是富人的,跟平民百姓有什么关系?平民百姓得到了什么?

    “冯三、冯牛儿他们,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,刘婆婆他们生不如死,陈奕、王沭他们在权贵面前苟且偷生!往前看几十年,平民百姓没房住吗?吃不饱穿不暖吗?可现在呢?你再看看,平民百姓都变成了什么样!

    “一座房子要奋斗一生,甚至累死在繁重的工作中,人没有病死没有饿死,竟然活活累死了,这是什么世道是多大的生存压力?就算是耕地的牛,又有几头是在青壮年时期硬生生累死在地里的?

    “刘婆婆死在冰冷的街道上时,可曾有人为她挺身而出?人们在谈论刘婆婆一家人的悲惨命运时,又到底在谈论什么?当有人愿意去对付瘦虎儿这样的恶霸时,别人又是怎么看待他的?

    “这样是一个笑贫不笑娼的世道,是一个为了金钱可以不择手段的世道,所有人都在羡慕腰缠万贯的人,还有多少人在意道德与正义?当道德与正义不被称颂,谁还会为了家国大义甘愿战死沙场?

    “平日里大家大义凛然,说什么愿意为国捐躯,都是嘴上功夫罢了,是为了表现自己很正直很高大,真事到临头了,有几个人会不顾一切冲上前?

    “世风日下,人心不古,这样的皇朝这样的齐人,怎么抵抗实力强横、悍勇轻死的天元大军入侵?这样的太平盛世,再是光鲜亮丽又有什么用,不过是一戳就破一碰就塌的幻象罢了!”

    这番话赵宁说得痛心疾首。

    兴,百姓苦,亡,百姓苦,自古如是。可百姓也是有心的,不会受了苦而不自知。

    前世十年国战,大齐不是没有稳住过战局,不是没有半点儿机会东山再起卷土重来。靠着黄河天堑,齐军稳住过一次;靠着江淮防线,齐军又稳住过一次;直到天元军突入蜀中并攻占荆襄,而后顺江东下直捣江南腹地,齐军这才彻底溃败。

    战争伊始,大齐北境边关防线,的确是被天元军一鼓而下,燕平城没守住,皇帝南奔迁都。但在黄河南岸收拾好局势后,齐军是打过一些胜仗的,也给天元军造成了不小战损。

    北胡大军拢共只有百万,而这百万人不可能持续作战,一场大战结束后,很多青壮都得回去放羊,毕竟部落才是他们的根本,草原也需要牧人,真正一直在征战的北胡军,数量并不是特别多。

    更何况他们还要镇守占领的城池,控制辖地,在几场会战中遭受不小损失后,北胡首先面对的问题,就是兵力严重不足。

    但北胡不仅解决了兵力不足的问题,在突破黄河天堑损失惨重后,又能继续南下,用更大的代价入蜀成功,且紧接着攻克荆襄、江淮防线,最后席卷整个大齐!

    更为恐怖的是,北胡还能在跟大齐十年国战期间,不断向西扩张,攻城掠地,以战养战,并取得了前人难以想象的战果。

    人是战争的基础,那么北胡的兵力是从哪里来的?

    答案其实很简单。

    答案也只有一个。

    齐人。

    他们有的是降军,有的是地主豪强的武装,有的就纯粹是应募的青壮,在被北胡军收编或是成为北胡军后,号为“绿营”!

    国战后半段,绿营军才是跟齐军交战的主力!

    十年国战结束,大齐彻底被灭时,天元可汗麾下绿营军的兵力,已经是北胡军的三倍!

    绿营军,构成了天元可汗控制、统治中原大地的基石。赵宁记得很清楚,在天元军还未突破黄河天堑时,第一批绿营军就已经出现在黄河战场上。那时候,绿营军中还没有普通百姓,他们一半是降军,另一半,就是河北地方上大户豪强的武装,也就是地主富人的私军。

    摇身一变成为北胡军爪牙、开路先锋的,不仅是这些平日里锦衣玉食、享尽繁华盛世好处的土豪地主,还有诸多地方州县的官员。

    正是他们一方面为北胡军出谋划策,一方面甘愿为北胡军马前卒,才让齐军的作战变得格外艰难,后面才有更多人在战事不利的时候,跟着投降北胡军。

    这些人,在太平时节一个个吃得脑满肠肥,满嘴道德文章,实则早就没了是非观念,他们在乎的只有利益。当天元可汗可以给他们利益的时候,他们就是天元可汗的鹰犬。有奶便是娘,不外如是。

    在北胡军攻占中原后,因为天元可汗的国策政策还算不错,越来越多生活悲惨、人生无望的平民青壮,相继选择加入北胡军,使得绿营军的实力迅速膨胀!

    “世风日下,人心不古”这八个字,在太平时节也就是一句有识之士的感叹、牢骚罢了,但在战争来临时,它的破坏力就出奇巨大。

    但出现这个现象该怪谁?江山社稷坏了百姓没有道德了皇朝腐朽了,该怪谁?第一个要负责的,就是皇朝的主人,皇帝!而后要怪的,便是治理天下的官吏。

    而眼下皇帝在干什么?忙着收世家的权,加强皇帝权威。官吏们在干什么?朝堂上争权夺利,地方上以权谋私。他们的眼睛看不到世道底层,他们的心思也不在平民百姓身上。

    盛世?要是看皇朝赋税、国家财富、城池繁华,那这的确是百年来最好的盛世,甚至是前人未曾达到的盛世高度。但如果要看人,看人心,看平民百姓的生活现状,这就是末日!

    没有强大外敌,皇朝或许可以再延续百余年,可一旦有强大如天元军的外敌大举入侵,江山易手就只在旦夕之间!

    大齐失去了民心,齐军在最后成为了百姓的敌人,所以最后都走向了灭亡。

    要救这样的皇朝,要保全这样的江山,要在这样的形势下履行赵氏镇国的职责,最终达到保全赵氏,保护亲友跟自己的目的,赵宁要做的事很多。提升家族跟盟友实力,不过是其中一小部分罢了。

    利欲熏心的官吏富人靠不住,能依靠的只有百姓。

    百姓是淳朴的,只要皇朝对他们好,给他们公道与尊严,他们哪怕不能锦衣玉食,也能为国家效死。十年国战,以一品楼为代表的江湖义士,以及无数热血儿郎,前赴后继赶赴沙场,为了抵御异族不惜以身报国,同样也有一些世家大族、地主豪强毁家纾难,战死沙场,堪称齐人脊梁;

    同时百姓又是重实利的,若是朝廷对他们不好,那也别跟他们说什么大义,有人能让他们的日子能过得好,他们并不在乎头上谁做主。绿营军对齐人同胞下手时不曾有过半分手软,他们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时,也在尸山血海里纵情高歌,对着天元可汗山呼万岁。

    杨佳妮沉默良久,终于想清楚了赵宁的心思,她看着赵宁的双眼问道:

    “你要通过一品楼在各地行侠仗义、惩恶扬善的举动,来让所有人知道,这世间还有一群侠肝义胆、品德高洁之士,不求回报只为公理而战,以求令恶人恐惧下场收敛暴行,叫百姓认识到大齐公道正义犹存,以此达到匡正人心、改变世道风气的效果?”

    她现在理解了那句话的真正含义:青衣人除恶刀,世间无义我来昭。

    这是赵宁的抱负,也是他的呐喊。

    这回赵宁的回答很简单:“官吏富人眼中只有利益,平民百姓渴望的则是公平道义。利益索求永无止境,我满足不了他们;公平正义我能尽力帮他们争取。”

    杨佳妮又道:“可一品楼杀了很多人。无论豪强恶霸还是官府官吏,都对皇朝权力有相当影响力。不用多久,皇朝就会出动官兵、修行者,在各地追杀、围剿一品楼刀客。虽然我们做的事情是正义的,但是我们还是会被皇朝视为贼寇罪犯清除掉。”

    赵宁道:“是。”

    “你不怕?”

    “我不必怕。”

    “死也不怕?”

    “一品楼死不了。”

    “怎么死不了?”

    “实力强的人,自然死不了。”

    “官兵的实力不如我们强?”

    “短期内的确如此。”

    “朝廷高手众多,数月内可至任何地方。”

    “元神境中期以下的,不足为虑。”

    “元神境中期以上的呢?”

    “数量有限。”

    “可也比我们多。”

    “多也没用,他们动不了。”

    “怎么动不了?”

    “皇帝忙着收世家的权,推事院正在大肆出动,他们需要高手坐镇中央,稳住局面。”

    杨佳妮深吸一口气,“你对推事院怎么这么了解?”

    “我对什么不了解?”

    杨佳妮不说话了。

    这话虽然听着没什么道理,但从赵宁的嘴里说出来,就显得十分有道理。

    朝廷中枢高手不能轻动,地方官府鲜有元神境中期以上的修行者。而赵氏、杨氏跟一品楼的元神境中期高手,则有不少,加之敌明我暗,的确占尽优势。

    杨佳妮很快又接着说道:“时间一长,杀人过多,动静太大,朝廷不会坐视,我们的力量终究有限。”

    赵宁道:“仅靠我们自己当然不够。”

    “你要扩大一品楼的实力?”

    “这只是一部分。”

    “光靠一品楼的确还不够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我们要派人分赴各地,让更多江湖义士,参与到此事中来。”

    “惩恶扬善这种事,愿意做的人确实不会少。”

    “幸好世道还没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。”

    “人多了,遍地开花,就会形成风尚。”

    “风尚一成,大势所趋。”

    “可人有善恶,多了就会鱼龙混杂,免不得会有人借此兴风作浪,杀人谋私。”

    “这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。”

    “你不管?”

    “我管一部分。”

    “另一部分呢?”

    “官府总是要做事的。”

    “......”

    杨佳妮沉默着寻思片刻,还是无法抹去心头的担忧:“眼下毕竟是太平盛世,不是天下大乱,皇朝对天下的控制力强大。一品楼的事情做多了,朝廷早晚震怒,届时燕平城高手尽出,万事皆休。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

    “你还是不怕?”

    “不怕。”

    “为什么?”

    “你说的情形,几年之后才会发生。”

    “那几年之后呢?”

    “我只需要这几年。”

    “几年就够了?”

    “足够。”

    杨佳妮再度沉吟下来。

    赵宁所谓的几年足够,就是说几年之后,跟北胡的国战就会爆发。

    她忍不住问:“你对北胡入侵的规模和时间,就这么有把握?”

    “这是一个很费脑筋和时间的本事,你要不要学?”

    杨佳妮果断摆手,“我学这些干什么,有你就足够了。”

    赵宁端起茶碗喝茶。

    杨佳妮又目不转睛的看着他:“用江湖修行者以惩恶扬善的方式,匡扶正义震慑邪恶,影响力终究有限,而且时效也不会长,一旦停止了也就没作用了。”

    “我何尝不知?但眼下我能做的,只有这么多。接下来这几年我们若是做得好,也够用了。至于时效的问题,我要的,只是撑过下一场北胡大举入侵而已。”

    “撑过这场入侵之后如何?你会不会尝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?”

    杨佳妮追问。

    官员以权谋私,富人压榨平民,地主土地兼并,恶霸鱼肉良善,这不是靠江湖侠客行侠仗义就能根本解决的问题。

    赵宁没有回答。

    杨佳妮也没有再问。

    只是端起茶碗喝茶。

    这个问题,不好回答,也不用回答。

    要彻底扭转世风人心,改变世道面貌,整肃江山社稷,重新分配天下利益,让穷苦平民拥有土地粮食,令所有百姓都能安居乐业,又岂是一个世家公子、将门家主能做到的?

    想要做到这一点,首先必须掌握天下的绝对大权。